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TVB電視劇 娛樂法則


文化工業的特點就是將藝術產品按照一定模式批量化生產,法蘭克福學派曾對此做過猛烈的抨擊,認為文化工業標準化不過是“公開的騙棍”。 這樣的批判未免有些偏激。國內學者何群先生認為:“大眾文本的類型往往比精英文本具有更久長的歷史壽命;大眾文本常常要比個人化的精英文本更能反映觀眾的興趣、迷戀和道德標準,更有適應任何時代的活力和變通力,等等。” 大眾文本的特點絕對不僅僅是類型化的共同性和單一性,它也有“出新”,這種“出新”是大眾文本固有的類型“輪換”策略、獨特的創新機制以及類型自身配方程式不斷變化的產物。

(一) 模式化+創新
像任何一種成熟的通俗敘事一樣,TVB劇在劇情設計上也成了一些相對固定的模式:
1. 哈姆雷特模式
很多TVB劇集都以仇恨恩怨為背景展開故事,往往兩個家族或兩個角色在故事的開始有著血海深仇,不外乎陷害入獄,殺父弒母之恨,如《大時代》裡的丁家和方家,《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與成昆。因此兄弟反目、子女報仇的情節幾乎成為貫穿大部分的TVB劇集。甚至還有專門描寫女性複仇的劇集如《地獄天使》《火玫瑰》等,劇中的歐學兒和海潮的故事簡直就是莎翁筆下王子復仇記的翻版。

2. 狼外婆模式
引狼入室的情節在TVB歷年劇集屢見不鮮:例如,《天地男兒》中的葉曉楓與徐家立,《我的如意郎君》中的徐芯與佟本善。當單純的千金小姐遇到處心積慮的狼外婆男主角,必定伴隨著家族浩劫的悲劇。

3. 狸貓換太子模式
在許多家族劇中,血緣關係往往要接受真假的測試,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家族劇裡最常用的橋段,很多人的命運由此逆轉。比如,《天地豪情》裡的甘量洪從小養尊處優,只因為他被發現不是義海集團主席的親生兒子,便被父親家人冷落,最終被逐出門,差點葬身他鄉。這樣的故事有時會讓我們不那麼舒服,因為我們不太喜歡血緣關係總是戰勝養育之恩。

然而,任何劇集若要長久保持新鮮感,就必然得到常規與創意的結合。 TVB的電視劇既遵從既有的模式,也在這個基礎上融入許多變化的因素。比如,港劇在情節方面借鑒好萊塢,但並不依樣畫瓢,常常是改頭換面。人們都熟悉新好萊塢時代的經典影片《畢業生》,達斯廷•霍夫曼從教堂搶走新娘的經典結尾伴隨影片更為經典的主題曲流傳至今。 TVB劇集《上海灘》卻敢於修改這一經典場面:許文強聽說馮程程要嫁給丁力,在最後關頭跑向教堂,一聲“程程”震撼了教堂,震撼了觀眾的心弦;然而,我們見慣的最後一分鐘逃婚的大團圓場面並沒有出現,更為震撼觀眾心弦的是黯然神傷、悄然離去的許文強。
更難能可貴的是,TVB電視劇不會墨守成規將人物形像簡單化的界定為正反兩個陣營,在港劇中,正與邪之間沒有一個涇渭分明的界限,反面人物也往往有情有義,例如《大時代》中的大奸角丁孝蟹的浪子柔情。而正面人物也會有不少缺點,比如《金裝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平時貪財愛佔小便宜。人物的各種性格混雜在一起,不但不會削弱角色的感染力,反而更加符合人性,讓受眾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同時也讓劇集不落俗套,使觀眾有一種新鮮感,始終對電視劇保持一種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香港電視劇產業打下一個較好的生存基礎。

(二)快節奏+戲劇化
TVB 劇中通常有一些長篇巨制,如《珠光寶氣》82集,《創世紀》107 集,《皆大歡喜》甚至有700多集,但觀眾卻絲毫不會覺得冗長,反而在播放的過程中,不斷地追看下一集,當結局出現,又悵然若失。反觀台灣劇大打純愛牌,大陸劇以正統自居,講究歷史感,但一個共同的缺陷卻是情節推進過於緩慢,使原本並不算太長的電視劇略顯沉悶。這就涉及到敘事節奏的問題。 ,在電視劇的創作中,加快敘事節奏通常是一種控制觀眾適應市場的有效策略。與香港港人高節奏的城市生活相適應,TVB 電視劇的節奏明快而跳躍。

為了突出節奏感,TVB 電視劇特別講究開頭,往往不是槍戰、兇殺就是跳樓,如《天地男兒》的開頭是街頭槍戰,而《大時代》的開頭是丁蟹把五個兒子扔下樓等等。還有一些懸疑刑偵劇,如《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等,以案件為段落,劇中主角始終一致而每段的案情卻各不同同,這些案情大多設計巧妙,令觀眾也如劇中人一樣沉迷其中,待案情大白才恍然大悟,然後又投入下一個段落。由此可見團圓與波折的搭配使TVB電視劇在總體平衡與局部不平衡之間獲得了敘事的張力。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香港人的文化

當我們大談甚至誇獎錢國偉拍的"香港style"的時候,台灣一班唱作人以香港茶餐廳文化作了一首歌。短短2分鐘香港的飲食、電影、樂壇文化精粹唱出,而且他們是一班台灣人。而我們則為著聽不懂的歌詞而著迷,連香港的創作人也模仿著,只是把世界潮流本土化而非創作香港自身文化。那究竟是別人洗去我們的文化還是香港人真的不懂"珍惜"這個詞呢?[0:42歌曲開始]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國民教育的爭議

 “德育及國民教育”必修課程的計劃在香港引入已多時,激起了民眾的強烈反應仍然未斷。在新學年開始之際,抗議者頻頻地在香港政府總部門外舉行示威活動,甚至在總部門外集會抗議,反對這一門在他們看來帶有親北京色彩的洗腦課程。香港本地小學壓倒性地反對一項在2015年以前將“國民教育”課程併入現有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的自主方案。示威民眾採取了靜坐、遊行甚至絕食抗議等舉措。新任港首梁振英面對着嚴重對立的情緒,迫使他取消了參加本週末在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濟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nference)的計劃,留下香港來應對危機。

 我理解香港公民對新課程設置深感憂慮。抗議者們拿出了一本教學指引,指引內容完全美化了中國共產黨,並忽略了1989年鎮壓民主人士之類的事件。指引中仍批評多黨制民主會導致“惡性政黨鬥爭”,無疑是對自己"一黨專政"暗示支持。

 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香港一直保留著前英屬殖民地的所有權利,享有中國內地未曾享有過的自由,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以及獨立司法等方面。很多香港人將這座城市看成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樣板,因此有一些本地人則擔心,內地方面正在試圖侵蝕香港的自由。於是,香港社會針對內地人的反感情緒日益加重,認為內地人是推高香港房地產價格罪魁禍首,並通過來港生子獲得香港居住權。  

一直以來,北京方面希望教導孩子們首先將自己看作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可是,問卷調查的結果則顯示,香港民眾的看法與此完全相反。北京方面或許還希望通過向下一代年輕人鼓吹一黨專政的益處來淡化舉行普選的呼聲。中共的"喉舌"在《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一篇社論中將反對愛國主義教育的人,批評為是“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了”。 但北京似乎混淆了熱愛中國和熱愛中國的共產主義政府這兩種感情,前者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具有的,兩者並不相同。而在學校教育中習得的批判性思維是香港取得成功的基礎。中國領導人應當停止干預,香港已發揮了的良好作用的教育體系。梁振英則應放棄對新課程設置的支持。若非如此,我們懷疑他是北京傀儡的情緒必將蔓延。 

文章摘自 "New York Time" / 譯者:小編

小編看國民教育

我沒有小導(RYAN)那麼勇敢,但亦想分享自己對國民教育的立場,希望可以讓大家評論一下,討論一下。
我認為不需要永久撤回國民教育,只是不想在一黨專政下推行國民教育。無論中央有沒有干預,我看過了教學指引,內容的確是很偏頗。其實,我們在中學時代學習的歷史,因為歷代是帝制關系,還有民間改編很多真性的事件,記載的東西根本有些失實。若不是我喜歡研究歷史,找尋更多外界的資料,我很可能會相信,中學時候教的歷史內容是真實的。回到國民教育,雖然指引其實只是作參考用途,並不是作實則教學之用,但始終內容仍然有洗腦的可能性。然而,我本人卻認為不太嚴重,因為國民教育裏頭有些指引內容是我們國人值得學習的。但面對着一黨專政,跟當日帝制無疑一樣,編輯的內容會比較上主觀。而且,國民教育已計畫在小學開始實行,這跟我們在中學學習歷史時完全不同,可以有獨立思考。總結,暫時來說,現在是不宜推行國民教育。倘若中國政體可以像美國般,就算落選了的黨仍然有投票權。這樣,小導影片中所說理想的國民教育,也許會實現,到那時我認為再推行亦未算遲。
BY C PLUS 小編(志偉)
 (此文章只反映小編志偉之意見,並不代表C PLUS的立場。)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C PLUS最新VLOG - 一個普通人看國民教育

小導闡述自己第三方立場,支持國民教育,但反對教材。大力批評坐在電腦背後那些人,製造事端,為恐天下不亂。怒罵他們造遙生非,將政府和爭取已見的人極端化,猶如怪物與英雄般,把是非遙言散播,像是非洗我們的腦不可。
在電腦背後的那些人
你們可以反對!但請告訴我理由!
你們可以不喜歡!但請告訴我理由!


(此VLOG只反映講員小導的意見,並不代表C PLUS的立場)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最新C PLUS既微電影發怖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從M額裹看人生>

劇情介紹:

因M額而感到自卑的男主角非常着重自己的外表。他在約會前花了大量的時間設計髮型,但他的目的只是想把他頭上的M額遮蓋。在被朋友的致電催促下,出門時忘了穿褲子。但是,男主角卻認為把自己的M額遮蓋比穿褲子重要。然而,他不想每次的約會都花大量的時間設計髮型,他終於發現了帽子能把他認為的缺憾遮蓋。可惜,漸漸地他發覺了他的個性原來也已被帽子遮蓋。失去了個性的他天天受着帽子的掣肘,拉遠了與人的距離,帽子亦已成為他的一體。最後,男主角決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他認為沒有東西有100%的完美,同時他覺得自己不完美的部份,就是突顯他的個性的地方,讓人喜歡的地方。


小導的闡述:

影片劇情就以一個約會的日子起始,帶出男主角對外表的執着,對不完美的自卑。然而,就算遮蔽了不完美,亦不會代表主角的完美的。無論是否在劇情,主角遮蔽了不完美同時亦遮蔽了人格才學懂接受,人沒有是完美的,我們應該要學懂接受。也許,你不完美的地方,就是讓人喜歡的地方。



G廣告設計PLUS微電影比賽 (仲唔系我地全勝!嘿嘿!)